美的第二条赛道 库卡是智能化关键一环

扫码阅读手机版

来源: 第一财经日报 作者:王珍 编辑:张思政 2017-03-30 09:00:21

  海外并购十年磨剑

  以国际化并购,加速智能化的战略落地,美的与海尔是殊途同归。而借助智能化的浪潮,反过来也是海尔、美的成为真正的全球化企业的绝佳良机。前提是,它们有备而来。

  “美的‘练兵’已经不止一两天了,我们从2007年设立第一个海外工厂,在海外已经有很长的时间了,对跨文化的管理有一些经验和教训,已建立了一些体系、制度,我们是有备而来。库卡也不是美的买的第一个海外上市公司,我们在埃及也有上市公司。没有前期的准备、能力的培养,我们也不敢迈出这一步。”顾炎民说。

  纵观美的的国际化足迹,经历了代工出口、海外设厂、海外并购几个阶段。1988年美的取得自营进出口权,当年出口创汇810万美元。受人民币升值、中国劳动力成本抬升、海外基地崛起等因素影响,家电出口的利润越来越薄,向自主品牌出口转型势在必行,而这需要海外生产基地、服务网络的支撑。2007年,美的在越南建立首个海外生产基地。

  金融危机之后,一些跨国公司逐渐淡出家电领域,这给美的海外并购的机会。2008年,美的与开利结成全球战略联盟,深化在家用和商用空调的研发、制造、销售、服务等领域的合作。随后,美的陆续“接盘”开利在全球多个生产基地,2010年收购埃及Miraco公司32.5%的股权,建立埃及生产基地;2011年收购开利在巴西、阿根廷的空调工厂;2012年又与开利合建印度生产基地。

  2015年,美的的国外收入达494亿元,成为中国最大的家电出口企业之一。2016年美的接连收购日本东芝家电业务、德国库卡公司,从新兴市场向发达国家市场扩张,从家电领域向新兴科技领域延伸。

  不过,有竞争对手指出,美的在海外“买买买”,却拿不到核心技术。顾炎民回应道,“库卡的成长就是美的的成长。中国企业走出去,不是什么东西都放在中国,而是把全球资源整合好、给全球提供好的产品。不要拿狭隘的民族主义的观点,来做企业的全球经营。”

  方洪波3月18日也公开回应:自己干干干与到海外买买买,并不矛盾。美的的发展本身通过了大量的合资合作、并购重组。全球的企业巨头,都经历了合资合作、并购重组的发展壮大过程。不同国家之间的产业转移,也是基于合资合作、并购重组实现。

  2017年1月,美的完成对库卡的收购,意味着其国际化迈入新的阶段。顾炎民说,“美的全球布局已经彻底完成,因为库卡也是全球化公司,有美国、欧洲、中国及其他地区的业务。我们现在算是在全世界各个地方都有布局。库卡作为一个高成本国家、技术导向的公司,带给我们新的思路。因为中国企业一般以成本领先为主,但成本优势越来越弱,而德国绝对是高成本,库卡的经验值得我们进一步借鉴。”

  全球化经营,需要一个摸索的过程。顾炎民坦言,美的早期的国际化也吃过亏。“最明显的教训在越南,我们以为它的文化跟我们相近,派了中国人去管理业务,但结果很不理想。所以为什么后来都是合资、收购,都是本地化运作?尊重本地文化,要让本地员工发挥积极性,把业务做起来。因为中国人不可能打遍全世界,这是我们实实在在用金钱买的教训。”

  在收购库卡之前,美的已搭建了一个国际化业务的平台,整合各个事业部的海外资源。顾炎民说,目前要在这个基础上做优化,包括总部的管理能力、治理能力,包括全球的合规要求,比美的现在作为中国企业的要求高很多,“这对我们是一个挑战”。

  企业文化也将改变。顾炎民认为,美的国际化新阶段的最大特点是包容、多元,这跟以前中国单一文化完全不同。他举例说,“同样是沟通,中国员工马上明白理解,跟西方员工沟通时大家都说yes,回来以后做的事情跟你当初认为一致的东西就不一样,因为很多东西无法换位思考。要花很多时间积累,在管理当中具备很多经验才能真正管好国外的企业。”

  不只美的,海尔去年也斥巨资55.8亿美元收购了GE家电。2017AWE前夕,海尔举行全球品牌发布会,宣布将把海尔、GE家电、斐雪派克、卡萨帝、统帅、AQUA六个品牌都打造为全球化品牌,从以海尔为核心单一品牌策略,转变为多品牌、跨产业、跨区域的战略。

  金融危机后,海尔在海外接连出手,先收购了三洋电机在东南亚的冰箱和洗衣机资产,接着收购了新西兰的斐雪派克,加上去年收购美国GE家电,完成了在全球的战略布局。海尔集团执行总裁梁海山说,海尔通过人单合一模式,促使国际化本土团队,来承担当地市场引领的目标,最终实现成为物联网时代智慧家庭的生态平台的目标。

  改变全球产业规则

  “海尔、美的的海外收购是往‘两个附加值’(品牌附加值、技术附加值)去努力。”中国机电进出口商会家电分会副秘书长周南认为,无论美的收购库卡,还是海尔收购GE,这显示中国家电企业在下更大一盘棋,将来不仅卖家电,还要卖智能服务。比如,未来智能冰箱会成为生鲜食物的电商平台,这将一下子突破家电业的瓶颈。

  周南说,中国家电出口额2014年为650亿美元,达到了高峰,2015年中国家电出口额下滑,2016年也没增长。预计“十三五”期间中国家电出口会迎来一个波动期,年出口额在600亿~650亿美元之间波动,这意味着传统家电出口已达到顶峰。

  “十三五”前段,家电出口将处于波动期;后期中国家电产业将突破瓶颈,不仅卖产品也卖服务。周南预计,趁智能化的浪潮,通过“产品+服务”,到2020年中国家电出口将达到新的高峰,可能会达到千亿美元。

  GFK中国区总裁周群指出,中国企业的国际化并购,从买产品、买技术,到买市场、买渠道,到现在买科技。早年,买自己缺少的产品技术,后来并购的规模升级,像美的收购东芝家电、海尔收购三洋白电业务,还是在产品层面,但规模已经升级。

  海尔收购GE家电,到了另一个层面。在北美市场,中国企业、中国品牌,如海尔,耕耘多年,但市场份额却一直没有大的突破。这次海尔收购GE家电,不是为了某项技术、某个工厂,而是连同GE家电在北美的市场、品牌和渠道一起买下来。

  美的收购库卡更耐人寻味。借力库卡的机器人技术,不仅可以提高自动化的生产效率,还可以提升人工智能的水平。这是站在新一轮技术上去做收购。

  当然,海尔收购GE家电,美的收购库卡,都花了大价钱,是在估值顶峰收购,到底值不值?这引起业界思考。周群认为,一方面,这是从买市场到买未来的技术;另一方面,大量资本投入海外收购,也是大家对人民币汇率的思考,通过境外收购,预计有更好的回报。

  “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越来越有经验,中国企业国际化水平更高,员工、中高层有许多海外经验。相比于2004年前后的联想收购IBM的笔记本电脑、TCL收购汤姆逊彩电,情况已经不同了。”周群说,美的收购库卡,说明中国企业有机会往更新技术、往更上游去延伸。

  鸿海收购夏普也是一个典型的例子,代工企业是下游、低增值的产业,但规模也带来了机会,用市场换技术。“现在是走到这一步的时候了”,周群说,与其他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不同,鸿海改变了行业上下游的市场规则,今年液晶面板的价格不一样了,鸿海不是以成本,而是以市场份额来定价。

  软银收购了ARM,掌握了通信芯片领域的话语权,中国企业也可以做类似的事情。“除了向上游技术延伸,我们还可以改变游戏规则,像鸿海正大刀阔斧地以制造业来反制市场。所以,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可以直指上游最核心的技术,去找上游技术的“根”,然后尝试改变产业上下游之间、区域贸易之间的旧规则。“中国企业要有‘以规模换技术、以市场换发展’的企图心。”周群建议道。

  方洪波认为,中国在改革开放以后到今天成为世界上的制造大国、出口第一的国家,中国企业的创新经历了三个阶段,第一阶段发挥中国的区位优势和成本优势,进行大量的应用创新;第二阶段是在2000年以后,随着互联网技术、信息技术发展,诞生了阿里巴巴等一批商业模式创新公司;现在进入第三阶段,是基于技术创新,在全球构建这种技术创新能力需要五年、十年、二十年的积累,才能厚积薄发。

首页  上一页  [1]  [2] 

下载前沿客户端关注更多精彩

推荐新闻

我来说两句

关于北方网 | 广告服务 | 诚聘英才 | 联系我们 | 网站律师 | 设为首页 | 关于小狼 |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:022-23602087 | 举报邮箱:jubao@staff.enorth.cn | 举报平台

Copyright (C) 2000-2024 Enorth.com.cn,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.,LTD.All rights reserved
本网站由天津北方网版权所有
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:津B2-20000001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:0205099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:12120170001津公网安备 12010002000001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