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些家电厂商今年已是生不如死?

扫码阅读手机版

来源: 家电圈 作者:贺扬 编辑:张思政 2017-04-25 10:38:00

内容提要:今年以来,随着外部市场环境未见好转、转型升级战略遭遇瓶颈,以及消费需求更加高端品牌化,一大批家电厂商都在陷入一轮前所未见的"生不如死"泥潭之中

  "什么转型、变革、颠覆、重造,都是听起来激动、说起来容易、但是做起来很难。不是我们不想做大、做强,成就一番事业。但是,任何变革都是,一要有人、二要有钱、三要敢于犯错,否则一切都是空口无凭、黄粱一梦。"

  今年以来,随着外部市场环境未见好转、转型升级战略遭遇瓶颈,以及消费需求更加高端品牌化,一大批家电厂商都在陷入一轮前所未见的"生不如死"泥潭之中。

  笔者不少家电厂商朋友就直言:开会说大家都有危机感,都在讨论转型的方向和路径,都在想办法求变化。但是一涉及到想法落地实施的时候,就面临着"要钱没钱、要人没人、投多了怕亏、投少了没用"的现实尴尬。

  想变却不敢变

  不少家电经销商直接指出,谁说我们商家不想变、不敢变、每天就想着暴利、卖假货、赚暴利,忽悠消费者?

  "每次厂家开会都会给我们讲趋势、讲方向、换思路、换路道。但是,真正可以落地的、实用的,甚至可以马上拿过来的东西,却很少"。一位商家告诉笔者,厂家说的都很好,同行想的也不差,但真正做起来,并不是那么容易。

  可以说,没有多少家电经销商不努力、不认真。每次大家开会相聚在一起,谈的最多就是怎么突破当前的市场困局?怎么对付电商、大连锁下乡抢市场?怎么应对用户的手机比价?怎么真正让用户不为低价而为优质产品和服务买单?

  但是,这些东西要真正去做,一是要有足够的时间,二是要一定的试错成本,三是要有来自厂家的支持。可以说,必须要有"天时、地利、人和",缺一不可。毕竟,很多商家的实力都比较小,而且资本不多、人员也少,只能选择边走边看。往往会出现进一步退两步。

  当前,大量家电经销商问题就在于,两极分化严重。大的很大,如苏宁、京东,已经开始参与到家电企业的日常经营中;小的实在太小,很多夫妻老婆店,一年销售金额不到百万,甚至只有几十万,他们还想生存下去,却没有靠山,只能在"越来越难、越做越小"的泥潭中苦苦挣扎。

  只要资金链不断,没有走到"入不敷出"那一步,大量的个体家电经销商们还会基于过去10年,甚至20年以来的经营惯性和老用户群体,拥有一定的"苟活空间"。混混日子还行,但是想活出精彩?基本没戏。

  做不大退不出

  家电不好干,真不如回农村老家当"地主",成为新时代农民。从去年开始一些家电企业都开始这么想。但是干了十几年的家电,起想退出哪里有那么容易:简单、干脆和洒脱呢。

  "如果不是因为资金链断裂,相信没有一个家电企业的老板会主动退出家电行业,顶多是要么转型、要么做大、要么苦苦维持",一位家电企业老板就直言,毕竟这些年来,企业积累了这么多的客户、伙伴,还有用户,已经行走在一条"你不想干、别人推着你干"的通道中。

  最近20多年以来,在中国市场上,退出的家电企业群体中大部分是因为经营不善、决策失误导致的。没有一个家电企业因为经营业绩下跌,而主动选择退出。比如说,当年空调一哥春兰,即便在去年空调出货量只有几万套,不足一家中等规模商家的出货量,但也不会主动退出。

  即便是过去一些企业因为破产、倒闭和清算而退出家电产业,但是大量的家电老品牌还在不断"死灰复然"。比如先科、长岭、长城、爱多,以及乐华、迎燕等等。一大批僵尸品牌"死而不灭",继续在家电市场上混日子,似乎还不错。

  然而对于很多家电企业来说,在做不大的背景下,无论是主动退出还是被动退出,都已经成为一块"鸡肋"。在没有找到新的项目之前,为了面子,很多家电企业虽然越做越小,也只能选择熬下去;一旦有合适的新项目,就会毫不犹豫的退出去。没有可以留恋的。

  所谓生不如死,正是家电厂商参与当前的市场竞争还不如退出轻松。但是很多家电厂商在退出这个问题上,却不是今天想退出,明天就能办到的。毕竟,这么多年积累的资源和人脉,都是一笔看上去丰硕的财富。如今这笔财富并不能带来源源不断的利润,反而成为重新出发的包袱和拖累。

下载前沿客户端关注更多精彩

推荐新闻

我来说两句

关于北方网 | 广告服务 | 诚聘英才 | 联系我们 | 网站律师 | 设为首页 | 关于小狼 |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:022-23602087 | 举报邮箱:jubao@staff.enorth.cn | 举报平台

Copyright (C) 2000-2024 Enorth.com.cn,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.,LTD.All rights reserved
本网站由天津北方网版权所有
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:津B2-20000001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:0205099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:12120170001津公网安备 12010002000001号